从西班牙版的《当你睡觉时》(2011)到韩版的《门锁》(2018)再到中文版的《门锁》(The Door Lock,2021),从第二部改编到第三次改编,就像在综艺节目中一样游戏的故事,在游戏的最后,已经无法理解了。不同的是,相较于游戏中的盲猜,改编基本相当于一张亮牌,可惜,知道之前说的是什么,话到最后还是被歪曲了。
《门锁》中文版的主要标签是“第一部关注独居女性安全的话题电影”。顺着这个思路,我们期待的是自然的关怀和关怀。但是当我坐下来时,我意识到说“恐吓”而不是“关心”更准确。面对乱七八糟的类型,怪异的人物,以及强行贴上“女”的标签,大家都很迷茫。导演想让我们看什么?或者,今天,当我们谈论“女性主体”时,你到底在说什么?
在极其昏暗的灯光下,加上凶手迟迟没有出现,女被害人的开场故事就像一部依靠灯光营造出“熄灯”(2016)氛围的恐怖电影。但低头一看,发现将凶手的身份从公寓管理员转变为新角色兽医,追杀凶手的路线又是一部悬疑片。每个负面男角色的行为基本都是上热搜,一时间还以为可能是社会问题片。直到最后,当看似微不足道的警察和一头雾水的女主角突然与反派展开枪战时,我才恍然大悟,导演大概是想通过一部“复数类型片”让大家值回票价。
从上映到开播,国版《门锁》的口碑一落千丈。大部分影评人认为既“必要又必要”:我想做一个有电影感的流派,同时也要处理社会话题。很难兼顾两者。他们没有一个做得很好。这种观点听上去很中肯,但实际上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,即“流派电影”与“社会问题”是否自然冲突?在讨论“社会问题”之前,我们不妨先关注一下“社会生活”。